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,月经血大约由3/4的动脉血和1/4静脉血混合而成。而血液离开人体后会凝固,接触到空气会被氧化,颜色则变得越来越深。那么当月经量较少、在生殖道内停留时间较长,经血中的血红蛋白和含铁血红素被充分氧化,经血也就发黑了。概括来说,经血颜色还受到月经量和流速的影响。
通常在月经来潮第一天和即将干净时,由于出血量非常少,经血呈咖啡色、暗褐色或是发黑。而月经的第二至三天,出血较快较多,故往往呈鲜红色或深红色,可伴有血块。
因此,月经发黑并不一定代表不正常。如果月经的持续天数正常(2-8天)、总体的月经量正常(5-80ml),月经周期间隔规律(21-35天),只是“大姨妈”刚刚光顾或者即将离开之时的经血发黑,那是正常的生理现象,无需焦虑惊慌。
但如果整个经期经血都发黑,或者发现经血颜色比既往更深了,就要警惕是否有病变了,主要有这些可能:
子宫内膜损伤:
由于反复流产、宫腔内手术、感染炎症等因素导致子宫内膜部分受损,失去正常的周期性变化,月经来潮时剥脱的子宫内膜减少,出血面积、经血量减少,经血淤积导致经血发黑。
宫腔粘连、宫颈粘连:
经血排出困难且量少,从而导致经血发黑,常伴有痛经症状。
卵巢功能衰退:
卵巢功能走下坡路,体内雌激素水平低,子宫内膜不能很好地增生和脱落,就会表现为月经量少,那么整个经期的经血颜色可能都会很暗而发黑。
来源:本站编辑
时间:2021-12-24 10:10:41